网传上千种药品不再报销,医保没钱了?真相并非如此
医药行业有两个流言,每次只要在网络上传播都有人信:第一个流言是300万医药代表将全部失业,第二个流言就是国家医保“没钱了”。
近日,一份名为“2022年7月1日起调整为‘医保不支付’药品”的名单在网上广为流传。这份名单共罗列了国内外535家企业的935款药品,化药、中成药等均有涉及,其中不乏抗生素药物头孢氨苄缓释片、抗菌药注射用甲磺酸帕珠沙星等品种。
传言在网上散布,普通人对所列品种不太了解,只知道几百种药都不能报销了,问题好像很严重。
巧合的是,国新办6月中旬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,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提到,自疫情以来,相关部门累计已拨出了200亿元的专项资金,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。
这让上述传言的可信度又增加了一分,仿佛医保基金都用在了疫情上,已经没钱给大家看病了。
笔者查阅这份名单后发现,事实并非如此。
“不再报销”的是医保清退品种
这份所谓“医保不再报销”的名单,共涉及351个通用名、900多款药物,涉及国内外500多家企业。但实际情况是,名单中很多是各省近几年消化的医保目录增补品种。
2019年后,国家医保局“逐步消化地方增补品种”政策正式落地,各省需按照40%、40%、20%的比例,在3年内分批把省内医保报销产品中自行增补的药品剔除掉。实现各省医保目录全国统一。
如抗菌药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,这原本是四川省内的医保增补品种,四川省医保局2021年清退了包括这个品种在内的44个药品,自当年8月1日开始不再报销。
上述名单中还有一些是今年新清退的品种。如按照重庆市的规划,今年共要清退89个品种,自7月1日起停止报销,其中就包括名单中的葡萄糖酸锌颗粒。这款药品主要用于治疗缺锌引起的营养不良、厌食症等。
各省份清退地方增补品种的进度不一,但今年6月30日是一条红线,各地的“消化”工作都应该在此之前完成。所以,最近流传所谓大批产品医保不支付,其实是此前要求的地方目录清退时间到了。
在当初设立省级医保增补的时候,或多或少会考虑省内企业的利益,因此增补品种里会有很多地方特色的中成药品种。
如在2021年年中,第二批消化名单的截至日期临近时,各地出现过一波“清退潮”。据统计发现,仅云、贵、浙三省调出的产品就多达800种,中药占了多数,包括定坤丹、片仔癀等名贵品种,以及一些独家产品,如浙江诚意药业的胆益宁片。
将独家、名贵、滋补为主的中药调出医保,把有限的资金用于确实有效的药品报销上,这正是医保取消省级增补的初衷之一。
这一次网上流传的“不报销”名单中,中成药和滋补类产品并不在少数,如百咳静糖浆、四君子合剂、新血宝胶囊、补肾强身片等。
按照国家医保局2020年发布的《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》规定,这些品种大多属于中药的“补益剂”,是不得被纳入医保目录的品类。如今,这些产品被调出来,不再挤占医保名额。
今年3月,国务院印发《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》明确,今年12月底前完成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的工作。截至目前,河南、河北、广东、天津等十余个省份已完成了清退工作,还有部分省份明确在年底前完成全国医保目录的统一工作。
各省价格联动,堵住医保漏洞
选中合适的药只是第一步,还需让它们以合适的价格挂网,进入患者的口袋。
据中国政府网消息,截至今年5月,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已基本建成,总计覆盖约4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40万家定点零售药店。这一平台上线的直接作用就是联动各地的药品招采价格。
同一药品在各省份挂网采购价略有差异,这与物流运输、销售成本不同等有关,但客观上造成了省际之间患者用药的不公平。尤其是异地就医、医保异地结算越来越频繁,同一品种不同价格,给医保结算造成很大麻烦。
过去,这种药品价格差异并没引起太大重视,一些省份也没有积极按照全国最低价进行动态调整,积累了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。在过去一年间,多个省份都在密集调整挂网药品价格,力求达到全国统一,消除价格差。如辽宁就先后发过上万条药品主动降价的信息。
全国最低价涉及动态调整,其实对药企是个很大的挑战。如果一款药品在某一省降价,必须同时向全国申报,如果被监测到不是全国最低价,就会被认定为“不诚信”,影响企业的产品销售。
2018年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,一直在想尽办法用有限的医保资金保证全国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。今年6月初,国家医保局发布的《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》显示:2021年全国医保基金累计结存36121.54亿元,累计结存增幅由2019年的18.16%降至14.78%,下滑趋势明显。
不得不说,近三年的疫情防控对医保基金的支付产生很大压力。与此同时,这几年集采、价格谈判等控费政策的力度也比较大。数据显示,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,累计已新纳入了250种药品。2021年最新一轮的谈判中,67种为目录外独家产品谈判成功,平均降幅达61.71%。
曾经的“天价药”、特效药一个个纳入医保,老百姓不再需要“卖房吃药”,这是医保控费政策最大的利好体现。进一步压缩“超配”药品,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尽量实现医保的广覆盖,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。
确保患者能以医保价用上有治疗价值的药物,正是各省清理医保增补品种的意义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