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个月30天,为啥只发21.75天工资?
在每个月发工资时,你有没有收到这样的疑问:
一个月30天,除去四个周六和周日,每月的工作日应该是22天。如果赶上31天的月份,工作日可能会更多。
可是为什么每个月只算21.75天的工资?
今天我们来给大家讲讲这个问题,也建议HR直接转发给员工~
01 为什么每个月只发21.75天的工资?
根据《国务院关于修改〈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〉的决定》,一年法定节假日为13天。
又根据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:
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。
所以,在折算日工资、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3天法定节假日。因此,104个休息日之外的天数都算作年计薪日。
我们根据这个原理来算月计薪天数就为(365天-104天)÷12月=21.75天。
02 请假扣工资,应该按照哪个算?
那么就有人会问,如果员工因私事请假,扣工资应该按21.75天来算还是30天来算?
根据人社部2025年1月1日印发的《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》的规定:
日工资:月工资收入÷月计薪天数
小时工资:月工资收入÷(月计薪天数×8小时)
月计薪天数:(365天-104天)÷12月=21.75天
所以,如果员工有请事假当月应发工资=(21.75天-请假天数)x日工资。
03 20.67又是什么?
2025年以来,也有很多人听到了「20.67天」这个概念,20.67又是什么呢?
我们再回到根据《国务院关于修改〈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〉的决定》,一年法定节假日为13天。
那么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就为:
年工作日:365天-104天(休息日)-13天(法定节假日)=248天
季工作日:248天÷4季=62天/季
月工作日:248天÷12月=20.67天/月
工作小时数的计算:以月、季、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。
也就是说,除开法定节假日13天,我们全年月平均工作日为20.67天/月。
20.67天和21.75天有什么区别?
大家需要注意的是20.67天是月制度工作时间,是在一个整年度计算出来的平均月工作时间。其实具体到一个月看,并不代表一个月只要工作20.67天,有些月份可能要工作23天,有些月份可能只要工作19天,20.67是一个平均数。
而21.75是月计薪天数,也就是说,是要支付薪水的天数,它也是一个平均数,是放在一个整年度里面计算出来的月平均计薪天数,也不能理解为一个月只要工作21.75天。
简单点来说,大家要记住20.67天是用来算工作时间的,21.75天是用来算工资的,二者不能混淆。
公司将算工作时间的天数20.67当成算工资的天数了,计算出来的结果显然会出现差额,客观上就是多扣除了员工的事假工资,所以在相关案例中,法院会认为公司存在未足额支付工资的情形,从而判令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。